2023年4月1日,2021年度氮循環十大科學進展(以下簡稱“氮循環十大進展”)于第四屆氮素生物地球化學循環學術論壇開幕式發布。
論壇組委會主席、中國土壤學會常務副理事長、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所副所長顏曉元研究員在成果發布暨頒獎儀式致辭中指出,氮素循環是全球生物地球化學循環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球環境、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的研究前沿。為反映氮循環的科學前沿和最新發展,促進氮循環研究領域中多學科交叉,引領未來研究實現方法、認識與應用價值上的突破,2022年9月中國土壤學會氮素工作組開展氮循環十大科學進展的推薦及遴選工作。本屆氮循環十大進展面向由中國境內科研單位或企業于2021年完成的正式出版物或獲得授權的專利,應反映氮循環研究領域內所提出的重要科學理論、具有重大科學價值、產生重大學術影響的科研進展、或者反映新型理論模型、研究方法與技術研發的重大進展。組委會共收到土、水、氣、微生物、海洋和管理等氮循環領域成果24項, 并組織有關專家開展線上評選會,經評議投票產生以下成果入選氮循環十大進展。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農業綠色發展研究院院長張福鎖教授和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主任朱永官研究員為入選團隊代表頒發獲獎證書和獎牌。
2021年度氮循環十大科學進展評選活動是首次開展,入選進展內容反映了氮循環領域前沿發展動態,在引領技術創新,鼓勵氮循環領域跨學科研究,營造社會創新氛圍,提高公眾環保意識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影響深遠,意義重大。
第四屆氮素生物地球化學循環學術論壇由中國土壤學會氮素工作組、中國地理學會環境地理專業委員會與國際氮行動組織(INI)東亞中心聯合舉辦,由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物理學院和地表過程分析與模擬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承辦。旨在推動氮素生物地球化學循環的新機制、新認識、新方法及新技術等相關研究,促進土壤學、環境地理學、生態學、水科學、大氣科學、海洋科學、管理學等學科交叉,增進氮素循環研究領域專家學者的深入交流。本次論壇以“氮循環與可持續發展”為主題,聚焦氮循環關鍵過程與機制、活性氮釋放規律與效應、氮的可持續管理與政策、氮循環研究新技術與新方法等熱點議題,并通過學術報告、墻報等形式進行深入研討。